境外媒体:马科斯访华开创中菲“黄金时代”******
参考消息网1月5日报道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月4日报道,菲律宾总统马科斯说,他希望通过上任以来的首次访华之行将与中国的关系提升到“更高层次”。
马科斯在启程前说:“在我动身前往北京时,我将为与中国的全面战略合作开启新的篇章……我期待着与习近平主席的会晤,因为我们正努力将两国关系提升到一个更高层次,希望为我们两国人民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众多的前景和丰富的机会。”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上周表示,中国希望开创中菲友好新的“黄金时代”。
另据美国《时代》周刊网站1月3日报道,菲律宾总统马科斯3日在离开马尼拉前往北京时发表讲话称,他期待通过双边协议在贸易、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等领域扩大合作。
中国是菲律宾主要贸易伙伴之一,在这个东南亚国家的进口中约占20%。
马科斯3日说:“我们与北方邻国的友好交往史可追溯至多个世纪前。双边合作稳步发展。如今,我们的关系是深入的、多层面的、互惠互利的。”
马科斯此前表示,他将奉行“与所有人为友,不与任何人为敌”的外交政策。
又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月3日报道,中国和菲律宾都将菲总统马科斯此次访华称为“开创中菲关系新的‘黄金时代’”、巩固不断发展的贸易投资关系以及解决双方共同关切的安全问题的契机。
菲律宾和平、暴力和恐怖主义研究所所长罗梅尔·班劳伊敦促马科斯总统将对华关系提升至全面战略伙伴层次。
班劳伊对记者说,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将使马尼拉受益,因为它能确保与北京和华盛顿都建立更密切关系而无需选边站。
他说:“我们将是伙伴,而非对手。”
红星耀中华 | 大卫·弗格森: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强大的政治优势******
2006年,大卫·弗格森(David Ferguson)从英国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十多年来,他主要从事新闻出版工作。作为中国外文局外文出版社的荣誉英文主编,弗格森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至四卷英文版的英译文改稿专家,并参与了我国多部政府白皮书以及其他各类重点图书英文译文的改稿润色。他不仅见证了中国的发展,也在以一个西方人的视角向世界传播更多中国的声音。
大卫·弗格森。受访者供图
来到中国前,一如很多西方人,弗格森对中国了解甚少。“我当时只是知道中国是一个大国,以为除了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以外,中国大部分地方都很贫穷。”弗格森说。
然而,到中国后,弗格森发现他此前对中国的印象并不准确。尤其是在2008年3月,当他看到西方媒体对于中国西藏的不实报道与抹黑之后,弗格森决定将自己所亲眼见证的中国故事以更加准确、真实的方式呈现给西方受众。
随后,弗格森成为了中国一家新闻网站的记者,并先后参与了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一系列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
入职外文出版社后,弗格森曾前往中国多个城市考察,并撰写多部介绍中国二三线城市的书籍。然而,最令其自豪的,莫过于作为英文编辑参与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文版的审校与出版工作。他本人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着深刻的见解和认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听上去有些复杂,但如果深入研究你会发现,这是一个逻辑严密的整体。”弗格森说。“每一个(理念)都是这套完整思想体系的一部分。它们组合在一起,涵盖了治理中国的方方面面。”
大卫·弗格森手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供图
弗格森认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得以飞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是强大的政治优势。在他看来,中国的脱贫攻坚成就举世瞩目。
2022年10月22日,党的二十大在北京胜利闭幕。弗格森表示,中共二十大的召开“恰逢其时”。
弗格森对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一词有着自己的见解。“中国式现代化要走的路与以往美西方现代化不一样。”弗格森说,“这不是一条为了少数人利益而剥削多数人的道路。这是一条合作共赢之路。这是一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之路。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没有人被抛在后面,每个人都能共享发展的果实。我认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在这方面做得很好。”
但与此同时,西方一些国家仍然对中国和中国共产党采取敌视的态度,并不时发动媒体对中国进行抹黑。弗格森认为,这不是简单的误解。
弗格森说,误解的出现是由于缺乏信息或误导性信息而发生的。而中国现在面临的是一种被故意制造的“情感敌意”。“美西方花了很长时间试图让人们相信,他们的制度是最好的、唯一行之有效的,而突然之间出现了一个没有采用他们的制度却做得非常好的国家。”
弗格森指出,中国的发展使得西方人近代以来的道德和制度优越感受到了挑战,对于中国的诋毁和抹黑是出于情绪上的反应。“在我看来,这便是整件事情的根源。”他说。
2021年弗格森获得中国政府颁发给外国专家的最高荣誉“中国政府友谊奖”。同年,他还获得了我国出版界最高涉外奖项“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这是对他多年来的辛勤工作,尤其是致力于在国际舞台上传播中国声音的最好褒奖。
谈到自己对于未来工作生活的展望,弗格森表示,会一如既往地工作下去,争取作出更多贡献。他已经去过大半个中国,每到一个地方都有新的收获。“未来,我希望做的另一件事是在社交媒体上展示中国,因为比起写书,在社交媒体上我们能够触达更多读者,继而传递更多中国声音。”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